2008年开始,龙宫镇新田村以种植金刺梨为主要收入来源,但一直因为种植技术和产量不高,收购渠道不稳定,使得产业发展不景气。张文凯了解到村上还有78户残疾人家时,立即与安顺市残联取得联系,通过残联的牵线搭桥,与该村的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合同。2023年,公司在该村收购了金刺梨鲜果200多万斤。今年,该村村民新增种植金刺梨近千亩。“我们不仅要让企业获益,农户也要从中赚到钱,这才是一名企业家应该做的事,更是争当致富路上‘领头雁’的坚定决心。”小刺梨、大文章,张文凯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,带领村民不断迈上共富路,过上好日子。

在没有建设“得宝果蔬产研中心(一期)”前,张文凯了解到农户们因市场收购价低而发愁。于是,在项目建成投产后,公司以每市斤4元-5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金刺梨鲜果,平均每个农户每年收入可以增加2万元左右。与此同时,也收购了双浦镇大坝村金刺梨500万斤。种种做法激发了附近农户种植金刺梨的积极性。今年,安顺市周边各乡镇累计增加金刺梨种植5万多亩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安顺市的漫山遍野将尽披“黄金甲”,尽显新“丰”景。在为乡村振兴发挥余热的过程中,张文凯把“头雁”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他说,2023年,有幸回到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“头雁”培训,学习到了很多为农、为民的新做法、新经验,更为公司下一步研发提供了新想法。在培训过程中,张文凯代表公司与西农食品学院的任亚梅教授团队签署了合作协议,进行刺梨果渣的发酵产品研发。同时与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研发“天麻刺梨”口服液产品。目前,该产品已成功上市,打开了贵州得宝跨入大健康保健食品行业的“大门”。张文凯说,今后,将借助西农“头雁”培训这一平台,继续发挥“头雁”作用,带领“群雁”起飞。看今朝,贵州得宝风生水起;展未来,刺梨产业风光无限。“下一步,得宝将深耕刺梨产业链,丰富产品矩阵,实现农户和企业发展有效衔接,推动刺梨质量升级,助力刺梨“出山”远航!”面对未来,张文凯乐观且积极。